關燈
護眼
简体
139 屠城威脅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
    李察和魯陽的軍事同盟終歸是結成了,不過兩人都非常默契的沒有公開,完全是以密信的形勢互相聯絡。

    魯陽是不敢公開,因爲他不想讓吐番王國和取得勝利的那兩個鎮守使發現自己堅決抵抗的意圖,否則疏勒軍鎮定會遭到大軍圍攻。

    以現在疏勒軍鎮的軍心士氣,遭到圍攻的話很可能從內部瓦解!

    再好的軍事重鎮也需要人去防守,如果士兵沒有敢戰之心,軍官沒有必勝信念,一個個只想着投降保命,這仗還怎麼打?

    經過龜茲戰役,如今連底層的小兵都知道雙方巨大的實力差距,繼續抵抗下去只是徒勞無功罷了,若不是有漢人民族大義支撐着,魯陽甚至都會被下面的投降派刺殺!

    正因如此,即便李察主動宣揚,魯陽也會予以否定!

    李察終歸只是僅僅佔據了兩府之地的小軍閥,政治上的話語權太低,在西域地區還沒有被重視起來,吐番王國甚至沒有派人去說服李察投誠。

    因爲李察對投靠吐番王國的昭武世家連根拔起,被吐蕃人列入不受歡迎的行列……

    在安國府和史國府,李察的名號或許如雷貫耳,下到色目人農奴上到漢人地主士紳都只能仰望大明王,但在西域地區真正掌權的大佬眼裏,李察不過是趁着混亂時期崛起的草根軍閥罷了。

    至於李察沒有對外宣傳與魯陽結盟的原因很簡單,他的下一目標是守備兵力空虛的康國府!

    大明王元年6月初,李察率領三個野戰團的兵力和麾下直屬系統兵,總共萬人大軍,並裹挾着上萬色目人農奴組成的輜重隊民夫,開到康國府!

    大明王元年是李察建制稱王后設立的年號,既然已經自立爲王,自然不能繼續使用大唐的年號,這與其他勢力一樣,吐番王國也改換了年號,安祿山的勢力也不再使用大唐年號。

    李察自立的時候已經是開春,所以直到6月份才整備大軍正式出征。

    上萬主力大軍,鐵甲披甲率過半,還有上萬人的色目人農奴青壯,總共兩萬多人進入康國府,可把康國府的留守官員們嚇壞了。

    因爲龜茲戰役的關係,康國府的大唐野戰部隊和牙兵早已被抽調一空,甚至是康國府內能打的府兵縣兵巡防隊也被抽調了六成以上,如今康國府中只剩下不足四位數的府兵守衛,算上官差衙役也只是堪堪破千而已。

    剩下的那些臨時徵召的色目人僕從軍是什麼貨色,康國府的官員們心裏都跟明鏡似的,只要上萬大軍在城外列出陣勢來,這些色目人不當場崩潰就算給面子了……

    色目人爲漢人打仗向來是士氣低迷,連清剿綠皮都需要漢人督戰隊看着,更何況是跟人類打仗?

    大軍抵達後,李察一邊命隨軍的色目人僕役打造攻城器械,一邊派人向康國府城池射入勸降信。

    李察給出的條件很簡單,投誠開降,無論是官員還是地方士紳都可以保留小命和自己的財富,並且除了少數重要官職外,大部分官員的職務都不會改變。

    反正李察也沒有多少文官去頂替康國府的官僚體系,若是康國府的官員們識時務,李察不介意讓他們繼續爲自己打工。

    當然,若是頑固不靈的話,破城之日就是屠城之時!

    李察相信自己大軍進入康國府境內這麼久,康國府的官僚們不會傻到連自己的基本信息都不派人調查。

    攻佔大石鎮,對色目人暴動進行殘酷鎮壓,以及後續的一系列戰爭都不是什麼隱祕的事情,只要派人去史國府收集下情報,很容易得到。

    這種大規模戰事的消息是很難保密的,李察也沒打算保密自己的行徑,爭霸的君主若是太過仁慈,反倒不容易打天下,歷史上的蒙古人爲何在成吉思汗子孫的帶領下打遍歐亞大陸?

    還不是因爲蒙古人的兇殘人盡皆知,凡是抵抗的城池都被屠戮殆盡,最後嚇得那些普通城池一個接一個主動投降……

    戰爭中滿口仁義是沒用的,只有絕對的實力纔會讓敵人恐懼懾服。

    更何況,李察對待投誠官員的待遇確實不錯,中低層官員李察幾乎沒有怎麼變動,頂頭的那些大官雖然失去了權位,但並沒有離開官場,只不過換了個職務,權勢比以前更低罷了。

    李察除了軍權改動極大外,對行政體系的改革大部分都停留在內閣上面,中低層變動很小。

    原因很簡單,李察覺得大唐的基層行政體系對現在的形勢來說夠用了,而且他也沒有太多的官員去頂替行政文官體系。

    因此,只要康國府的官僚們投降,李察立刻就能完好無損的接管整個康國府的秩序體制,只需要空降幾個領頭人順道改革巡捕房控制康國府即可。

    如果康國府堅持抵抗,李察就只能履行自己的諾言殺雞儆猴,破城之日對康國府府城血洗,讓他的敵人正視大明王的名號!

    這個時代屠城是不會有道德壓力的,哪怕是自詡爲正統的大唐在征伐過程中也屠過城,只不過被史官從記載中抹去罷了。

    滅亡的國家自然不會有資格去記錄歷史……

    李察同樣也是這個思維,只要他消滅了自己的對手,以後的史冊記載還不是自己一言而決?

    只要屠城屠殺的夠徹底夠乾淨,再在史冊上抹去痕跡,後世人根本不會知道發生過什麼。

    這個時代的通訊如此落後,消息的傳播本來就滯後,人爲操控還是很容易的。

    康國府中的官僚們很快得到李察的勸降信‘原件’,他們自然聽說過李察這位自立的大明王的兇殘程度,不過多數都是針對色目人的政策。

    比如說在戰場上命令麾下漢人軍隊對色目人僕從軍進行無差別屠戮……

    雖說是爲了督戰的效果,但整隊整隊屠戮崩潰色目人的行徑在西域地區還是很少見的……

    很顯然,李察的性格跟正面形象是完全不掛鉤的,這種人說出屠城威脅,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