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简体
768 新式空射**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
    褚亭長放任敵人溜出陣地,這是他的目的,他知道敵人在野地裏絕對跑不過,也打不贏自己的機械化部隊,當然,操作的難度在於時機拿捏較難,太早收,敵人可能會退回去。!他得等到敵人自己把重武器炸了,絕了後路纔行。

    多田參謀長帶一個大隊先跳出包圍圈,確定沒有敵人阻擊後,向後方通報突圍成功。此時,戰壕裏待命的日軍纔開始破壞重裝備,這是他們突圍的必經程序。

    褚亭長等着敵人陣地此起彼伏的爆炸聲,他知道敵人把自己退路絕了。此時,日軍第一批突出去的,大概離開了五六公里,怎麼說突圍也算是成功了。

    不過褚亭長已經在較遠的地域預設了伏擊陣地,等着敵人撞來。不過敵人一跑出去,難免分散亂跑,總會有一些漏出指縫,這一點他也算到了,對他來說,跑掉一點敵人總攻堅陣地,多死自己人要好。

    日軍最後一波斷後部隊跑出陣地,陶明章的部隊立即出動,封閉了敵人退回去的通道,隨後第二批部隊佔領了陣地。敵人陣地一片狼藉,炸燬的重武器外,還有大量被炸死的重傷號,日本人撤退帶走了輕傷員,顯然這些人走不了,只能自殺,事實,也很難說他們是自殺還是給自己人幹掉的。

    川聯隊長髮現突圍過於順利,心生疑慮,正值前面矇頭跑的多田參謀長突然身陷伏擊,他立即帶兵向東跑,暫時逃過一劫,天亮後,他們還將面臨褚亭長坦克的堵截和追。

    無論第二聯隊能有多少人溜走,第14師團,作爲整建制部隊,都已經註定要被消滅了。與之一起被殲滅的,還有第三旅團和其餘幾個治安旅團。現在何止是泰北,整個緬北的形勢也已經活了。日軍繼續據守鐵路已經失去了意義,因爲他們無法從鐵路獲得任何補給了。這條鐵路通車後僅僅一週,褚亭長揮師南下,給整個南方軍添了最大的噁心,現在寺內壽一的噩夢漸漸成真的,褚亭長要把鐵路控制住了,此消彼長的一天轉眼到了,這還只是1943年的1月份。

    九州鹿兒島的海軍兵器試驗場,牧野躲在一座地下碉堡內,忐忑等待着一個小時後新武器的實驗。

    東京政變帶來的餘波尚未平息,新的戰爭內閣還有幾個重要人選,在各方的角逐,他已經等不及到了這裏。在他看來,在東京多待一天都是在犯罪,日本的氣數正在迅速消耗,雖然澳洲或者原還在打着勝仗,但是國核潛艇,以及與那艘潛艇關係大的褚亭長,都會是巨大的變數。

    他隨身帶着佐藤榮作製作的日曆,日曆的截止日期爲1945年7月15日。這是美國人第一次核試驗的時間。這本日曆是按照他的意思製作的,用意是提醒時日無多。按照他的初衷,一旦接近這個日子,而戰局無起色,日本必須果斷選擇投降,並將開發的武器系統和圖紙打不銷燬,僅留下小部分圖紙開發人員,作爲戰後格局下,日本週旋的資本。但是很多跡象看,褚亭長不會讓這本日曆撕完。

    前幾日,他與鬱鬱寡歡的石原談論過——萬一日本仍然失敗,該如何自處的話題。

    石原認爲,如果最終可以避免*在在日本爆炸,沒有巨大的傷亡數字,震懾蘇聯的話。戰後格局將必然會有變化。他預計東西方對抗會來的更早,或許在牧野時空沒有發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會在1948或者1949年爆發。

    石原莞爾的這套邏輯,牧野自然無法理解,不過避免*爆炸,顯然是有利於戰後日本生存的。現在,除了開發新式武器,主持打撈春日丸,他還需要將這些技術歸類。應對可能到來的戰敗。按照他的設想,戰敗後,有些技術是需要提供給盟國的,有些是需要絕對保密的,有些涉及機密的人是需要提前解決掉。其最核心的機密,是春日丸涉及穿越時空的設備,這是遠春日丸其他的任何技術都需要嚴守的祕密。

    由於擔心被無所不在的無人機追殺,他不敢到空曠處觀摩新式空射型號反艦*的試射,只能躲在地下,通過一套潛望鏡系統觀察外部。所有的指揮,全都通過電話線與外部連接。

    新式*採用主動雷達尋的模式。他這一年來,利用春日丸打撈來的資料,對日本通訊技術的改造,一直沒有收穫什麼成果,但是技術總是需要時間積累的,最近一段時間,在諸如多腔磁控管這一類的電子管技術,東京芝浦電器公司(東芝)逐漸有了起色,雖然小型化還無法做到,但是已經可以滿足生產一型原始型的空射主動制導*了。從技術說,算是一次跳躍了兩步。

    牧野不是喜歡技術躍進的人,他的經驗告訴他,在技術升級好高騖遠必然是要喫苦頭的,不過他現在沒有時間一步步,從艦射型和半主動制導模式開始摸索,日本已經沒有時間了。

    陸軍一直偷偷研製v1巡航彈的人操型的改進,竟然成爲了現在這枚*的最大契機。

    由於v1航速太慢,去年起陸軍去掉了彈體方的發動機,在*尾部塞進了一具德國提供圖紙的液體火箭發動機,這臺發動機使用液態氧和偏二甲肼作爲燃料,優點在於衝很高,缺點當然是射程堪憂。

    基本陸軍的這枚人操*技術乏善可陳,但是對於牧野來說,畢竟個現成可用的平臺,解決了發動機位置導致的轟炸機無法掛載,以及航速低下問題。如果重新設計一款彈體,難免在重心和氣動方面進行大量計算,空耗大量時間。當然,也不是沒有問題,畢竟這個平臺是液體燃料的。

    陸軍實驗表明,即使飛行員不操作,這枚人操火箭也可以保持平飛。事實,操作這個東西飛行,難點在於控制速度,以避免噴口過熱。

    技術面臨的難題很多,最大的難題在於雷達,目前只能發射波長15釐米的電磁波,精度是不夠的,而且海面雜波問題,仍然無法解決,但是實驗以及實戰表明,當敵人軍艦足夠大的時候,分米波雷達的精度勉勉強強是夠的。

    得益於去年實戰的磨合,自動駕駛和慣性導航方面的技術已經成熟,明治電器的陀螺儀精度已經達到德國提供的原品水平,並且還在提升。

    這枚*還沒有被正式命名,它的出現令武器設計部分的所有專家倒吸一口涼氣。日本武器設計,一直以來都是抄襲爲主,創意遠遠不足。

    將雷達、導航、自動駕駛等最尖端技術捏合到一起,攢出這麼個玩意兒。實在超乎了所有人想象力,並且在論證階段,大家漸漸發現,這個方案也許是可行的。如,糟糕的雷達提供的目標更新率,恰好是夠的。自動駕駛儀經過實戰檢驗,勉強可行,*控制在7米的長度,重量爲2.8噸,較之v1*,重了不少,但是重型轟炸機卻剛好可以掛載。射程很短,只有大約35公里,不過太遠了其實也沒意義。

    電話打來,200公里外海軍機場起飛的深山轟炸機,已經成功起飛。

    牧野的稍微舒了一口氣,今天的第一關過去了,後面還有捕捉目標、發射……等等難題等待考覈。

    海面,一艘靶船正靜悄悄飄在海面,這是日軍佔領越南時,強徵的法國貨輪,尺寸足夠大。並且使用無裝藥的*試射,即使命了修修補補哈能用,海軍預估風險不大。

    牧野通過潛望鏡可以看到遠處的靶船。按照預想,轟炸機將沿着海岸線飛來,飛行員通過目視發現目標後(預計30至40公里)距離,將進行繁縟的操作,預計可以在3分鐘後,也是在距離目標大約20公里的時候,把*發射出去。實際,因爲缺乏搜索雷達提供目標指示,這還是一枚視距內的*。

    遠處,四發的大型轟炸機慢慢靠近。飛行員窮盡目力搜索目標。地面指揮部傳來指令,告知目標在正南方位,可以使用*雷達進行搜索。

    此刻*通過電纜連接着飛機,可以使用飛機電力進行雷達搜索。這是今天的第一步實驗。

    操作員接通雷達,開始對海搜索。機掃雷達在狹窄角度,左右轉動尋找目標。很快接收到了海面反射信號。

    從這樣的雜波里找到目標,需要操作員通過音頻分辨。一旦聽到連續的刺耳音頻,意味着可能搜索到大型目標。下一步他需要縮小掃描角度,將目標範圍限定住。一旦完成瞄準(鎖定),*會遵循簡單的邏輯,不再進行大範圍掃描,而是將波束限定在這個範圍內,跟蹤目標。

    坐在轟炸機前方導航玻璃罩內的操作員,無法從雜亂的音頻分辨出那一部分回撥是有價值的,顯然今天第一項實驗——利用*進行目標搜索,失敗了。他已經可以通過固定望遠鏡看到了目標橫在前方,從艦體和桅杆長度判斷大約35公里外。

    他轉用光學瞄準鏡套住目標,然後轉動一邊旋鈕,將目標長度限制在刻度間,這將使得*雷達精確掃描到目標,並形成相對固定的波形匹配,以區分雜亂的海面雜波干擾。

    /42/4ml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