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简体
第084章:政務院議政(第1/2頁)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
    遼東軍務就已這樣一種方式不斷完善,而隨着外圍防線的鞏固,華夏陸軍駐地的明確、移防完成,地方駐防軍區域劃分明確,趙宗武也終於有心思去管控遼東的民生政務。

    相比較於軍隊武將的遴選重用,對於遼東官員,趙宗武奉行的就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方法。

    不管你曾經是幹什麼的,不管你是誰,只要是來到了遼東,來到了他的手下做事,那麼就必須從最基層的做起!

    對於那些心高氣傲、不服角的人,摔打的尤爲慘烈!

    人性本惡,一個人的立世品德,不會因爲你飽讀聖賢書而變得美善,也不會因爲你飽讀聖賢書而變得聰慧,所以任何意義上的強大,都必須要從基礎鍛造出來。

    能做好一村之長,那稍加歷練,絕對適合擔任鎮長一職,能當上鎮長的官員,基本上皆能理清楚縣治分管事宜,能在縣治分管事宜中脫穎而出,那絕對適合出任一縣父母官,而能在一縣父母官做好的,那絕對能成爲知府一級的官員……

    秉着這樣的原則,再加上先前樹立的培訓體系,趙宗武積極接納被魏忠賢,被閹黨發配到遼東的政敵,每年都以成百上千的規模發配,幾年下來,讓趙宗武手中擁有了充沛的儲備官員。

    當然在這中間絕大多數,都是不堪重用,或者扭轉不過來的歪才,對待這種人,趙宗武用的也是最簡單的方式。

    想在遼東活下去,你就必須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否則沒人會養活你這個廢物。

    這也就使得遼東擁有着最充沛的識字羣體,固然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闡述自己的那套理論,但是對遼東百姓來說,他們最感恩的就是給他們活命機會的定遼伯、平遼侯!

    再者因爲遼東地理環境的緣故,使得其處於絕對封閉的狀態,外面的人不知道遼東的實際情況,遼東的百姓不知外界的紛紛擾擾,他們在趙宗武的指揮下埋頭苦幹,所以這使得趙宗武在對待那些讀書人羣體,並沒有如同大明那般尊崇,甚至於對待那些不服從命令調度的人採取的更是嚴苛懲處!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所有的一切都是虛假的存在。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由此也使得遼東這般龐大的讀書人羣體,因爲趙宗武的威懾,瑟瑟發抖的貢獻着自己的那份能量,而取暖的、點亮的卻是數以萬計的羣體!

    五年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但是改變一個人卻足夠了。

    遼東實行的這種模式,讓遼東奠定了夯實的基礎,尤其是擁有了一支強有力的行政班底!

    爲了確保遼東擁有更好的發展,趙宗武一直以來都在實施,去衛所、興府縣的根本體系,那時的行政班底還是東海鎮地方衙署。

    但隨着遼東失地的盡數收復,從大義上來說東海鎮這一烙印就必須要去除掉,於是乎在此基礎上,趙宗武明確了遼東政務院,並讓其作爲建設遼東的最高管理權力圈。

    “伯雅,現階段遼東已明確的諸府體系,職能建立、運轉的怎麼樣了?”

    在結束了軍院的相關事宜後,趙宗武便直奔政務院,因爲是遼東民生建設最高權力機構,這也使得政務院在這數月間,一直以來都處於超負荷運轉的狀態,而領銜政務院總理的孫傳庭更是忙得停不下來。

    作爲趙宗武最看重的人才,孫傳庭一直以來都在磨練中成長,二人更是在鬥爭中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這也使得孫傳庭慢慢成爲了趙宗武治理地方的左膀右臂,因爲在趙宗武嘴中描述出來的世界,實在是太過於美妙了……

    雖然孫傳庭很忙碌,但其依舊神采奕奕,見到趙宗武時更是亢奮道:“回侯爺,就遼東當前的情況來看,去衛所、興府縣絕對是改變遼東的一種方式。

    明確府縣制一來,昔日存在的先天不足補齊了,無論是地方籌建,統籌百姓,調動積極性,確立發展核心等等一系列方面,遼東都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前行!”

    作爲遼東的最高權力機構,政務院的職責就是帶領着遼東百姓,走向更好、更繁榮的生活。

    也因爲這一點,使得趙宗武給予了政務院絕對的權威,給予了孫傳庭他們絕對的權力!

    正因爲如此,才讓遼東在政務院的統轄下快速恢復元氣。

    而政務院創建之初,要推行的第一件政務就是,明確遼東地方統治架構。

    有原先東海鎮打下的基礎,先前已經明確的縣治,以孫傳庭爲首的政務院核心,經過層層篩選、商討後,便在遼東明確了八府。

    定遠府,轄下遼西走廊地帶,建三縣;北鎮府,轄下遼西核心地帶,建五縣;東寧府,轄下金、復、蓋之地,建七縣;平治府,轄下蓋、營、海、鞍地帶,建七縣;歸寧府,轄下遼、沈、撫重鎮,建五縣;安樂府,轄下鐵、遼、三、安地帶,建五縣;本溪府,轄下本溪地帶,建三縣;鎮東府,轄下秀、定、平、鎮地帶,建七縣。

    如此遼東境內的縣治,更是達到了四十二縣之巨!

    四十二位縣治父母官,八位府治父母官,這加起來就是五十位主宰地方的官員。

    好在,趙宗武不是初至遼東時的趙宗武,因爲擁有五年拼搏時間,再加上先前就建立了完整的上升渠道,這也使得趙宗武麾下積攢着很大一批優秀官員,這中間有涅重生的讀書人、官員,更有傷殘的兵卒用自己的能力拼上來的,更有基層的吏員一步步做上去的,遼東就像是一個大熔爐,燒鍛着他們身上的雜質,讓他們成爲真正有用的人才!

    八府知府就此產生。

    定遠府知府李士元,北鎮府知府阮大鋮,東寧府知府張壺,平治府知府閻應元,歸寧府知府陳雄,安樂府知府楊嗣昌,本溪府知府錢龍錫,鎮東府知府周文鬱。

    而基礎的縣治、鎮、村諸級官員任命,皆從已經控轄的地方抽調、任命,而在這期間遼東地方更是經歷了明確諸府、諸縣、諸鎮、諸村界碑,重新編練田畝數量,對治下百姓進行編戶造冊,一切都在非常忙碌的狀態中,但卻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值得一提的是,趙宗武在這幾年的時間裏,除了挖掘出了馬士英、阮大鋮這樣的官員,更在隨後閹黨、魏忠賢遣派的官員羣體中,發現了周延儒、溫體仁、李士元、楊嗣昌、錢龍錫、楊景辰等崇禎一朝的風雲人物。

    於是乎,政務院的相關官位也就被授予了。

    政務院總理、審計署署長孫傳庭,統籌署署長盧象升,民生署署長楊景辰,農業署署長馬士英,稅務署署長張輝,工業發展署署長張力,建設署署長周延儒,教育署署長溫體仁,商務署署長史可法,交通署署長王一寧,水利署署長鐵鋮。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